8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頻次迅捷無人航空器區域組網遙感觀測技術”項目生態環境監測應用示范在山東省東營市啟動。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黨委書記廖小罕、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茍宏水等領導及來自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長春光機所,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7研究所等21家單位80余人參加了會議。
廖小罕書記針對此次應用示范工作特點,要求所有參與人員盡快調整狀態,以任務手冊為依據,抓住機遇,打好基礎,做好此次試驗;希望借此機遇,加強與當地政府、企業合作,使項目示范試驗成果盡快走向應用,為農業遙感做出貢獻。他對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茍宏水局長也發表講話,簡要介紹了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歷史沿革和概況,并表示全力做好地方保障,確保試驗順利開展,同時希望專家學者們能為打造鹽堿地區新農業模式和保護區的發展建言獻策,期待更多項目和示范應用落戶到黃河三角洲,共同助力保護區發展。
項目各課題組負責同志分別就各任務模塊的示范應用準備工作情況向大家做了簡要匯報。
圍繞此次應用示范,廖小罕書記對所有參加人員提出三大要求。一是做好“三個嚴格”,嚴格按照試驗手冊安排開展試驗任務,嚴格按照考核手冊做好項目考核,嚴格按照考察部署做好專家考察接待。二是實現“三個力爭”,力爭繼承好、發揮好鄱陽湖洪澇災害監測應用示范經驗,確保試驗各環節安全無事故;力爭做好無人機組網遙感在農業和生態方面的應用,立足東營,走向全國;力爭項目在平臺數量、處理速度、覆蓋范圍、多載荷應用等指標上再創新高。三是推進“三個鼓勵”,鼓勵大家在科學問題解決上打破界限,主動貢獻才華;鼓勵和地方建立深厚友誼,用科學技術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鼓勵大家充分利用好黃河三角洲研究中心,探索無人機組網遙感在農業等產業上發揮更大作用,為把黃河三角洲地區建成環境生態和農業遙感綜合應用基地而努力。
啟動會現場
研討交流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