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知識的更迭速度越來越快。近年來,一大批智能化無人駕駛航空器涌入人們的視野,隨之而來的是全新的城市空中交通UAM(Urban Air Mobility)系統,這是一種安全和高效的城市空中交通系統,包括載人和載物的場景。UAM大約起源于2016年10月Uber發布的報告《Fast-Forwarding to a Future of On-Demand Urban Air Transportation》。該報告中設想使用eVTOL航空器,將美國舊金山馬里那—圣何塞城區約70公里的地面行程從2小時縮短到空中15分鐘。通勤時間的大幅節省和效率的提高,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并引發了對UAM未來市場的廣闊想象,獲得全球科技創業和風險投資界的青睞。
當人們都在暢想每個人都能實現“飛行自由”,自己居住的城市有機會變得跟電影大片中一樣充滿炫酷的科技感時,空客、波音等老牌航空制造企業紛紛布局,大量新興企業也在資本力量的扶植下誕生,并推出了各自的概念產品,大多較為強調突出其外形識別特征,增加辨識度。NASA宣布與17家公司簽訂“城市空運大挑戰”(UAGC)技術演示活動協議、Uber提出了Uber Elevate體系并推出適用于UAM的共享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交通服務Uber Air、現代汽車發布了UAM城市空中出行愿景、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旗下Eve發布了新的城市空中交通運營概念(CONOPS)、深圳市提出要成為城市空中交通示范城市等探索和支持UAM發展的相關合作和計劃層出不窮。
其實,UAM是一個非常前沿的課題,充滿了無數的未知和挑戰,而夢想與輝煌也皆有可能實現,其關鍵在于能否抓住核心要素,正確理解UAM并務實發展的企業將最終獲得行業和市場的認可。
UAM行業發展中的自身定位
民用無人機和UAM行業發展的早期,人們的視角和關注度大都停留在民用消費級娛樂無人機方面,從小巧的體積到遙控式飛行拍照攝影,一下子改變了傳統的拍照模式。同時,作為此類無人機的龍頭企業大疆,知名度也越來越高。而最讓大家樂此不疲的討論話題,就是這類無人機究竟是應該被稱為“會飛行的照相機”還是“會照相的飛行器”。雖然僅有幾字之差,但是領域和意義卻截然不同。一個是飛行領域,一個是照相器材領域,歸根結底就是產品該如何正確定位的問題。
隨著近兩年UAM在全球范圍內市場大熱,不管是為了要實現個人的飛行夢想還是為了蹭熱度的企業,大都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從發布的機型和應用場景來看,有部分企業的產品定位不準,從而導致無法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而這個問題往往容易被忽略。
首先要明確產品在UAM行業中的用途,是載人還是運貨,是巡檢還是應急救援。不同的用途,對應的使用場景不同,其受眾群體、運行范圍、合作伙伴、運營規則以及風險因素等也大不相同。舉個例子,出租車和公交車,雖然都是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其運行范圍、運營規則和面向的群體等都大不相同,一個是固定行駛路線、體量大但價格相對便宜且廣大群眾都能困難消費,另一個則是按照客戶需求定制駕駛路線、體積小舒適度高、價格比公交車貴且能提高時效性。
其次要搭建合適的應用場景。在明確產品用途之后,進一步確定應用場景,其中包括運行范圍、人口密度、環境因素、氣象條件以及各種障礙物等。將所有風險因素統籌考慮并采取對應的措施降低其風險等級,有利于推進常態化運行模式。
最后要計算投入產出的經濟性。從設計研發到原型機的測試和運行,需要企業統籌規劃并測算出大概的投入資金總額與市場發展前景是否相匹配,進一步計算回報周期和是否能夠營利等。如果沒有這一步而盲目投入,有可能因方向性錯誤或前期投入太大而導致血本無歸。
因此,只有準確定位、確認賽道、明確競爭對手,才能實施有效的商業計劃推廣,突出核心競爭力,引領行業發展方向和構建盈利模式。當部分企業的產品定位與UAM發展方向不匹配時,其所面臨的結果只有淘汰。
UAM發展過程中的戰略合作資源
在UAM發展初期,大家會因為一個很好的概念而沖動,也會因為看到已經成功試飛的產品而發狂,會篤定夢想照進現實的過程縮短,馬上能實現“想飛就飛”的美好生活。但其實在整個UAM場景搭建中,飛行器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應用終端,是實現能夠飛行的一種工具,是展現高科技和融合發展的一個載體。無論是eVTOL還是飛行汽車,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所見即所得那么簡單。
要想真正實現UAM,讓所有飛行器都能常態化飛起來,需要考慮UAM飛行器的研發和維護、城市基礎建設設施、空域管理和航路集成、數字化平臺、大眾接受度和社區管理、空天地一體化融合運行解決方案等,因此需要大家組團作戰、跨界合作、融合發展。無論是作為飛行器研發企業還是城市管理部門,或是基礎設施建設方,在不同時期和不同階段,都需要戰略合作伙伴,在整合資源的同時謀發展,在共享資源的同時謀創新。
這當中,選擇與自身匹配的資源非常重要,不但可以拓寬發展領域,更重要的是可以實現合作共贏。我們經??梢钥吹筋愃频男侣?,例如近期的熱點就是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發布首款電動垂直起降(eV?TOL)載人飛行器原型機——V.MO,這意味著大眾汽車正式開啟探索與開拓城市空中交通市場與城市交通低空領域,在未來城市和城際交通中發揮重要作用。此次發布的原型機是大眾汽車與湖南山河科技合作,后續將與中國本土更多的合作伙伴們緊密協作。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傳統車企,在UAM快速發展階段果斷開辟新的機遇,布局跨界合作,布局轉型發展,布局科技創新的探索。
UAM生態構建與推廣宣傳
從創新發展的角度,立足于UAM生態構建與市場拓展需求,對外的品牌宣傳非常重要。宣傳可以擴大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推動和擴展其推廣使用的領域?;谇捌诘漠a品定位和應用場景,可以通過“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把自己的產品、服務、技術、文化、事跡等通過傳統的四大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廣告以及抖音、微信公眾號、小紅書、快手、微博等流量承接自媒體平臺,讓更多的人和組織機構等了解、接受、認同,從而達到宣傳、普及的目的。進一步實現將產品流量化、流量金錢化。不管是以賺錢為目的或者是為獲得口碑,只有讓自己的目標轉化,擴大產品的“性價比”,創造自身的競爭優勢,才能促進產品在行業中的進一步發展。
近期有很多關于城市無人機物流配送的新聞報道和應用案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南京拓攻機器人有限公司的物流應用場景。在城市空中交通的大背景下,其別出心裁地選擇了一個大家容易忽略的應用領域——江上物流。南京是長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業和經濟中心,也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產業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長江下游地區和華東地區的交通樞紐。因此在傳統城市交通領域,人們的通勤以及物流運輸方式大都基于跨江大橋,而長江上的船只補給則采用小船小艇的人工方式來完成。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拓展采取常態化無人機江上物流的方式,可在解決江上人員補給不及時、傳統運輸效率低等生活剛需問題的同時,打造零排放的移動配送,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最終,人們從線上的各大媒體平臺可以看到相關應用宣傳的信息,在線下的長江沿岸則可以看到物流無人機的飛行活動。
從這個應用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企業的品牌宣傳很到位,不但有圖有真相,還以動靜結合的方式,給了整個UAM產業生態鏈條中各大領域不同的啟發和創新發展思路。具體而言,一是要認真落實國家政策,二是要解決實際問題,三是要創新發展優勢。有了這些,自然而然就奠定了市場地位。
前瞻性思考及戰略性布局
隨著城市空中交通市場的快速興起,近期行業內的很多討論都聚焦于UAM/ AAM,其核心是利用空中空間,特別是在大城市低空及城市間實現短途和中途的交通出行。這當中基礎性的概念在于定義應用場景。對于場景的分析大致就是“人、機、環、管”四個方面,進一步細化可以理解為飛行器產品形態的限定,也就是通常理解的垂直起降,還有就是電動綠色能源、自動駕駛技術可靠性、集群飛行能力、聯網飛行便捷性、空交系統安全性、法律法規合理性、商用可行性以及運營服務多樣性等。沉浸于城市/城際空中交通領域的“政企研學”,各家都有相對明確的跨界合作戰略目標和實施路徑,基于發展的理念強強聯手,從設計、研發到實驗、試飛,再到試點、示范,最后才有商用以及性價比的全周期。
未來將會出現更多的科技成果,這些前瞻性的發展變化是需要業內相關人士持續關注并支持的一個過程,相信未來5年~ 10年內會有新的突破。
UAM已經在全球廣泛內引起了關注,同時人們也非常明確地感覺到自身正處在一個歷史發展的漸進過程中。實現UAM是人們美好生活的愿景,需要大家攜手共進,用全新視角發掘、融合并發展先進的空地數字大交通體系,促進低空數字航空經濟發展,早日實現公眾所接受所期待的“飛來”品質生活。